2017年9月,袁隆平團隊取得了一項重大科學突破:海水稻試種獲得成功,并且畝產高達 620 公斤,引起了各國關注,并受邀在迪拜沙漠地區開展試種!新盛唐集團為大家詳細解讀此次技術突破,希望大家可以參考!
一、袁隆平團隊在迪拜沙漠種出了水稻!
阿聯酋舉國震驚,來自東方的 " 神秘力量 " 不負眾望,在短短的8個月內,在與大自然的較量中,完成了一項人類奇跡。
作為中國人,水稻于我們而言并不陌生。但你是否想過到阿拉伯的沙漠地區種水稻?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在沙漠種植水稻的確是史無前例的,袁隆平院士帶領的這支中國團隊不僅要走在世界最前端,獨自開辟這條沒人走過的道路,還要克服許多沙漠地區的惡劣條件。這無疑是一場與大自然之間的較量。
在沙漠地區種植水稻存在多個方面的巨大挑戰,其中包括極端晝夜溫差、地下高鹽度水位、低濕度、缺乏淡水、沙塵暴、缺乏土壤團粒結構、缺乏種植資源等多個方面,比如迪拜在6—7月份地表溫度可達54攝氏度以上,晝夜溫差最大可達30攝氏度以上,沙漠地下7—8米即為鹽度高達1.6%的咸水,土地表層為細沙,地下50—80cm即為風化巖石結構。
為了克服這些困難,袁隆平項目團隊除了需要選育出適應于當地積溫帶的水稻耐鹽堿品種以外,采用了一種被稱之為“四維改良法”的沙漠鹽堿地改良技術,發展不同于常規水稻種植的植保體系,達到節約淡水資源、避免次生鹽堿化、建立土壤團粒結構和智能化水肥循環等目的,將沙漠變成人造綠洲。
二、這一次,中國輸出的是技術
一開始袁隆平團隊并沒有非常大的把握,因為種植難度較高,可以稱得上是“人類水稻栽培史上的一次重要嘗試”,面對這樣的挑戰,袁隆平團隊毅然前往。
即便有著迪拜提供的400多萬印巴地區和周邊國家的外來勞動力,但面對當地基礎設施資源不足,還是有許多難題亟待解決。雖然困難重重,但小組成員依舊信心滿滿:“過去,中國經常輸出的是勞力,而現在,我們輸出的是技術?!睆垏鴹濐H為自豪的說。
按照采用比較保守的研究方案,為了保住學術聲譽和研究效果,通常會選擇在類似地域環境進行試驗,而袁隆平這支團隊是一只注重行動力的團隊,不在乎你發布過多少學術文章,不在乎你獲得過什么獎,重在執行。
正是這樣一個團隊,在時間過去短短的八個月,創造出了500公斤/畝讓人匪夷所思的成績。
能夠做到300公斤/畝,在熱帶沙漠環境中已經是奇跡。500公斤/畝簡直是駭人聽聞。如果該品種水稻可以進一步推廣到60萬畝,按照每年種植兩次考慮,可以養活約100萬迪拜本土人民。
如今迪拜酋長正在和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正在進一步合作規劃,在 2019-2020 年將分別建立 1 平方公里和 10 平方公里的示范綠洲農場。從 2021 年起,將會迅速推廣復制 10 平方公里的標準人造綠洲,綠洲總種植面積將會推廣至 400 平方公里,連同市政基礎設施和居住社區將達到 600 平方公里,覆蓋迪拜 15% 的國土面積。
農業的快速發展不僅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的騰飛,也可以拉動“一帶一路”經濟,至少帶來1000億以上的投資收益。
目前,科威特與沙特阿拉伯已經向我國發起外交書面陳請,希望引進更多的綠色種植技術。
中國在不斷進步,在農業方面技術也是日新月異,近年更是出現像喚醒土、匠糖果椒、香草小鮮這樣的優秀農業產物。中國人在泱泱稻田中一次又一次,挑戰人類農業歷史的奇跡,成就了平凡的稻谷,挽救了大地的饑餓。
Copy @ 2019 新盛唐集團 版權所有 蜀ICP備06000706號-1
技術支持:中聯無限